3.5千
網際網路串連了全世界,也讓「蝴蝶效應」更顯得巨大。
美國以混沌理論著名的數學家Edward Norton Lorenz曾闡述蝴蝶效應(The Butterfly Effect):一隻蝴蝶在巴西搧動翅膀,有可能兩週後會在美國的德州引起一場龍捲風。
某女星於Facebook上的一則不當照片發佈打卡,卻也從阿帕契直升機上打下了十顆星星(將)與三十七朵梅花(校),共二十個將校遭受懲處,雖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但沒想到只是一篇手機上傳照片所引發。
網際網路與社群網路加快了人際間的蝴蝶效應,公眾人物所講的每一句話,很快就在網路上受到檢驗,如果是失當或欺騙的,「打臉文」很快就出來,一瞬間就會被分享與轉載,快得連當事人要刪除滅跡都已經來不及。
佛教闡述因果,論述「因」「緣」「業」「報」,種善因得善果,種惡因得惡果,不是不報,時候未到,而因果通於前世、今世與來世,稱之為「三世因果」。網際網路似乎 也加速了因果的循環,很多事情不用等到來世,今世就得了結得淋漓盡致。
行善積德,結善緣是平時該有的人生態度,當錯誤已造成,再多的旁人道歉都無濟於事,再多的組織辯解都可能是火上加油,唯有當事人當責真心懺悔,坦然去改進解決問題,才有機會獲得眾人的原諒。
五代詞人孫光憲先生於《北夢瑣言》提及:「所謂好事不出門,惡事行千里,士君子得不戒之乎?」
凡人如我,戒之!戒之!